查看原文
其他

多动症(ADHD)共病抑郁,我的八年求医历程 || 渡过

渡过作者 渡过 2022-06-06

文 / 白亦初    图 / 张进


一  

我第一次正式接受精神治疗是在2013年,按照抑郁症来治,服药1年8个月,过了半年多因压力复发,又服药4年多,当时症状虽然不那么严重了,可却好像一直卡在那里,没有进一步好转的迹象,我很着急。

当时我听到一个说法:抑郁症多次发作或长期未愈,最后会成为双相情感障碍,双相往往要终身服药,这让我陷入严重的焦虑中。

我咨询医生,我是不是也该服用双相的药,那个医生没听我说太多具体的症状,直接就准备给我开双相的药。我说这样就决定了吗?他很笃定地说,“你这么久抑郁症不好,就该按着双相治疗”。他略显草率的态度,让我无法信任他,毕竟我从来没有过双相的激越症状。

我换了个医生,这个医生非常耐心听我讲了症状,她说,“既然现在的药对你有过效果,可以继续服用。试着加剂量,看是否会更好。”因为她的耐心,我对她很信任,就采纳了她的方案。一段时间后,我的抑郁症症状确实有了很大的起色。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,我感觉自己的状态似乎已经不是抑郁症了,但每天早上起来没有干劲,保险起见,还是吃了很久的药,才在2019年5月停药。

之前每次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严重负面新闻,我的抑郁症总会复发一次。不过到了2020年,疫情爆发,我经过了考验,又经历了一些社交关系上的挫折,虽然造成了较长时间的低落,抑郁症也没有发作。所以我一度确信,抑郁症已经离我远去了。

然而在去年,情况有了变化,我有好几次,根本无法遏自己暴烈的愤怒,整个人像骑在斗牛身上,上下不由自己。直到大半天,怒气像是能量衰竭了,才恢复平静。在气头上时,我甚至萌生过跳楼的念头,在被琐事激怒的时候,也曾想打人,还好并没有真的实施过。

而且和以前不一样,我之前生气都是愤怒于不公平的现象,是太有正义感了,而最近则是为一些事后想来完全不值得的琐事生气,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愤怒程度是不正常的,必须对问题追根溯源。

当然盛怒的时候,也不是全无理性。砸东西让我觉得舒服,我砸了凳子,摔了东西,又想砸电脑,键盘和元件碎成一小块一小块,想想那砸碎的感觉就很爽。然而还是考虑到电脑比较贵,还是选比较便宜的东西砸。

在检查过甲状腺,也在医院排除了单相抑郁症、双相抑郁症后,我想起ADHD(中文全称“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”,俗称多动症)

2018年,新闻上有名人爆出患有ADHD,我跟咨询师说,我和他的一些症状很像,咨询师也告诉我ADHD的部分症状确实和抑郁症相似。我当时没多想,以至于后来忘了这回事。直到最近因为愤怒管理的问题,我又想起ADHD。

在网上查询了ADHD的知识、就诊信息后,我再次去求医。恰好那天因为医院挂号机器有问题,窗口又接连出差错,带给我一些不便,我的怒气又上来了。儿童心理科的医生为了平复我的怒气,给我开了检查,最后告诉我,因为没有亲属来,无法回顾发育史,难以确诊,只给我开了一盒平复情绪的药。

因为抑郁症治疗的经验,我知道一旦吃了药,不合适了再调药是很麻烦的,我暂时没有服。几经辗转后,我终于在另一座城市的医院确诊ADHD,给我开的药物是“专注达”。

服用专注达第一天,就感觉到一些变化:我感觉到平静,没有以往情绪太多的频繁波动而导致的精神疲惫,这像是没有束缚的自由;仍然有很多念头冒出来,但没有以前那么快;去超市不会冲动地买好几样零食,只买了一袋瓜子。

服药第二天,发生了些不愉快的事,我只是略微不开心,并没有暴脾气。在服药半个月的时候,我忽然又担心病治不好,再次情绪崩溃,赶紧复诊,医生查阅我的服药记录,询问我的症状变化,药物有效,我的焦虑舒缓了大半,又补开了抗焦虑药,将状态稳了下来,之后每一天状态都有改善,服药一个月时,我的情绪总体上平稳了,能够正常生活。

回想当初,差点开始按着双相抑郁症终身治疗,现在吃着专注达轻松地生活,能走上正轨实属不易。一方面,对精神医学知识的自学,让我侥幸做了理智的判断。

另一方面,学术界对ADHD的关注也就最近二十年才开始,很多诊断方法后来才被更新,普及程度远远不够。在很多精神科医生的观念中,多动症只是儿童病,成人没有多动症。如果成年人小时候没被确诊,长大后医生更不会想到他有多动症。像我小时候,多动更多体现在思绪上,又因为比较聪明,学习障碍的问题也被掩盖。即使就诊,那时的医生也不会觉得我有多动症。我猜想,有很多ADHD的病友,被按照双相情感障碍医治了。


二  

确诊ADHD有什么意义?我总结了些个人不成熟的思考:

虽然根据双相的诊断,针对症状治疗也会有一定效果,但ADHD的药物对大多数患者有效,比较容易确定治疗方案。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则比较复杂,寻找到合适的药物可能会尝试很多种药,其过程对病人比较折磨。

ADHD是轻度精神障碍,给病人的心理负担小,焦虑的情况大大降低,部分轻度的ADHD患者,不必长期坚持服药;双相情感障碍需要长期坚持服药,确诊ADHD后,经济负担更小。

前一段时间,“天才儿子”金晓宇的故事广为流传,报道提过他爱砸东西,形容是“发脾气”,和我那段时间急躁易怒何其相似!

在此,我提出一个不严谨的猜测:金晓宇有可能不是双相情感障碍,而是ADHD+ASD(ASD是孤独症谱系障碍,金晓宇可能是轻度孤独症的阿斯伯格)。从几篇访谈的有限信息判断,金晓宇ADHD+ASD的疑点如下:

(1)怀疑是ADHD的依据


  • 上学期间,非常调皮捣蛋,曾经跳到老师的车顶蹦跳。

  • 砸东西,可能是ADHD的愤怒管理问题。


我国了解ADHD的医生非常少,很多ADHD都按照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,金晓宇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是在二十年前,不能排除是ADHD误诊双相。

(2)怀疑是阿斯伯格的依据


  • 表情较单调。

  • 40多岁,基本没有社交。

  • 学习能力远超常人。

  • 对记者恭维的话,他直接指出并不是那样。阿斯伯格通常都会对事物的准确性很执着。


以上仅仅是可能。ADHD+ASD与双相情感障碍有许多症状相似之处,而依照我的经验,我曾经把ADHD当抑郁治疗,却一度有所好转,这可能进一步增强误导性。

当然,ADHD也会与抑郁、双相共病,我就属于那种情况,经过几年治疗,我的抑郁症确实已经痊愈了,然而ADHD却还在导致此后治疗进度长期停滞。

还有,ADHD和阿斯伯格都属于神经发育障碍,小时候就会有相应的迹象。金晓宇究竟是双相,还是ADHD+阿斯伯格,需要他和家人详细回顾发育史,找相应的专家才能确诊。

总之,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是几大重型精神障碍之一,社会投入研究、治疗的资源更多,而ADHD则被忽视了,造成误诊和资源浪费现象,希望借此向社会呼吁,加强对ADHD等除了抑郁、双相以外,其他精神障碍的重视。


相关阅读:

心理咨询助我走出职场PUA的阴影
为他人的不幸而痛苦,是身为人最基本的良知
曾罹患双相和多动症的我怎样保持情绪稳定
陷入幻觉妄想:伴精神病性症状双相抑郁发作
抑郁、强迫、人格解体:幻梦中的十年

十八年七次发作,我的双相病史

喻东山:谈双相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

邹峰:关于“天才儿子”晓宇,我的思考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